本文作者:author

航空業地溝油轉型契機:中國SAF崛起與苗博雅的減碳呼籲

author 昨天 14 抢沙发
航空業地溝油轉型契機:中國SAF崛起與苗博雅的減碳呼籲摘要: 航空業減碳之路:地溝油的華麗轉身與中國的機遇SAF:航空業脫碳的唯一解?航空業要擺脫碳排放的束縛,路途漫長且充滿挑戰。目前,業界普遍認為使用永續航空燃料(SAF)替代傳統的...

航空業減碳之路:地溝油的華麗轉身與中國的機遇

SAF:航空業脫碳的唯一解?

航空業要擺脫碳排放的束縛,路途漫長且充滿挑戰。目前,業界普遍認為使用永續航空燃料(SAF)替代傳統的航空煤油,是更為實際可行的方案。想像一下,飛機不再燃燒化石燃料,而是使用從「地溝油」提煉出的燃料,是不是很不可思議?

5月19日,在空巴(Airbus)舉辦的《永續航空燃料媒體圓桌會》上,專家們指出,SAF 在其整個生命週期中,平均可減少 80% 的二氧化碳排放。更重要的是,SAF 具備能量密度高、製備方式靈活、與現有航空動力系統兼容度高等優勢,這意味著航空公司無需對現有的飛機和引擎進行大規模的重新設計,就能直接使用 SAF。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提出了在 2050 年實現全球航空業淨零碳排放的宏偉目標。在這一目標中,SAF 被寄予厚望,預計將有助於全行業完成整個目標的 65%。換句話說,如果沒有 SAF,航空業的減碳目標幾乎不可能實現。

在 SAF 的製備技術方面,目前全球超過 90% 的 SAF 採用加氫處理酯和脂肪酸(HEFA)技術,而主要的原料就是廢棄油脂,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地溝油」。這種技術不僅能減少碳排放,還能將廢棄物轉化為有用的資源,真可謂一舉兩得。當然,還有其他的技術路線,例如歐洲採用合成航空煤油,拉丁美洲則更多採用醇製噴氣燃料(ATJ),這些技術都根據當地的資源情況進行了調整。

成本困境:誰來為永續買單?

儘管 SAF 有諸多優勢,但其發展也面臨著成本和產能的瓶頸。目前,SAF 的價格比傳統航空煤油貴二到五倍,這無疑阻礙了其進一步的應用。對航空公司來說,使用 SAF 意味著更高的運營成本,這可能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導致機票價格上漲。這就引出了一個關鍵問題:誰來為航空業的永續發展買單?

從全球的實踐來看,現階段基本上都需要政府提供財政支持,才能提升 SAF 的產量。否則,航空業很難彌補傳統航空燃油與 SAF 之間高昂的溢價。

空巴執行長傅里(Guillaume Faury)曾說過一句廣為流傳的話:「SAF 是航空業脫碳的唯一現實選擇,但買單者必須跨越成本鴻溝。」這句話道出了 SAF 發展的關鍵所在:成本問題。

為了推動 SAF 的發展,各國政府也紛紛出台了相關政策。例如,2023 年,美國政府通過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啟動了「航空燃料永續轉型」(FAST)撥款計畫,重點是到 2050 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該計畫撥款 2.445 億美元,用於支持與 SAF 相關的基礎設施項目,涵蓋生產、運輸、混合和儲存。

空巴中國永續發展及環境事務負責人任潔瓊指出,從歐美的 SAF 政策來看,歐洲更多採用「大棒型」政策,以法案形式逐年強制增加 SAF 的添加比例;而美國則採用「胡蘿蔔」型政策,根據上游生產企業的減碳效率給予財政補貼。這兩種政策各有優劣,歐洲的強制政策能確保 SAF 的使用,但可能會增加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而美國的補貼政策則能激勵企業生產 SAF,但效果可能不如強制政策顯著。

空巴永續航空燃料與碳移除生態系統負責人克萊爾·考夫曼(Claire Kauffmann)進一步解釋說,歐洲有政府方面的強制指令,可以給予生產者預見性,也會促進大規模採購(以降低成本);而美國 SAF 相關政策獲得了兩黨共同支持,「從經濟角度這是一個好產業,也能推動美國當地農民更多就業機會,同時也在促進環境永續發展。」

相比之下,中國在航空業脫碳方面的進展相對較慢。在中國民航局頒布的《「十四五」民航綠色發展專項規劃》中,提到 2021 年到 2025 年永續航空燃料累計消費量達到 5 萬噸,力爭 2025 年單年消費 2 萬噸。然而,2024 年中國民航業航空煤油消費量約為 3900 萬噸,即使是 5 年累計量的 5 萬噸,占比也還不到 1%。這表明中國在 SAF 的應用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目前,中國在航空業脫碳方面尚未系統地聚焦在 SAF 產業的上下游。空巴方面也期待中國政府能出台更具體的政策導向,以推動 SAF 的發展。

航空業地溝油轉型契機:中國SAF崛起與苗博雅的減碳呼籲

中國的潛力:原料、能源與技術的三重優勢

儘管面臨挑戰,但中國在 SAF 的發展方面也具備獨特的優勢。首先,中國的原材料儲量非常豐富,涵蓋廢棄油脂、農業與林業廢棄物、城市有機垃圾及工業尾氣等,這為各種技術路線的發展提供了土壤。這意味著中國可以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選擇最適合的 SAF 製備技術。

據預測,到 2030 年,中國可利用的 SAF 原料年可獲得量將支撐起高達 1200 萬噸的潛在產能,展現出巨大的發展空間。如果這一潛能得到充分釋放,中國將在全球 SAF 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

在能源支持方面,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風電與光伏裝機容量佔全球三分之一,電力成本較國際平均水平低 20%~30%,這為 SAF 生產大幅降低了能耗成本。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產 SAF,不僅能減少碳排放,還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 SAF 的競爭力。

技術與產業基礎也是中國的一大亮點。在生物質轉化、煤化工、甲醇製燃料等關鍵技術領域,中國已累積了豐富的經驗,並擁有廣泛的產業配套能力。這些技術和產業基礎為中國發展 SAF 提供了堅實的後盾。

此外,中國強大的製造能力和工程執行力確保了 SAF 產業的快速推進和高效建設。從設備生產到工程落地,中國在成本控制、產能擴張和項目交付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這意味著中國可以更快地建設 SAF 生產設施,更快地提高 SAF 的產量。

任潔瓊補充說:「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我們在做內部項目的經營性分析時,如果一個項目是在歐洲,從最終財務決策到實際項目落地,預估耗時三年,但同樣規模、工藝路徑的項目,在中國我們預估它僅需 12~18 個月。」她還表示,中國 SAF 產能到 2030 年大概率能超過 5 萬噸,而中國規模生產下帶來的成本優勢,都是其他國家和地區難以比擬的長處。

出口轉型:中國 SAF 的新出路

從當前國際 SAF 市場來看,產能面臨瓶頸——現有工廠生產穩定性不足,新增項目又因資金壓力頻頻擱置。而中國 SAF 生產商一直以來面臨訂單不足、難以實現連續化生產的問題,導致盈利能力較低。因此,出口以滿足訂單需求則成為了大勢所趨。如果 苗博雅 也能關注到這點就好了,或許能為產業發聲。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 UCO 供應國之一,去年出口量創下歷史新高。海關數據顯示,2024 年中國 UCO 出口量接近 300 萬噸,價值 26.4 億美元,其中對美國出口額高達 11 億美元。這表明中國在 SAF 原料供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2025 年 5 月 1 日,民企嘉澳環保(603822.SH)發布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近期獲得商務部等四部門批准,開展生物航油「白名單」出口先行先試,這也是中國民營 SAF 生產商首次獲得出口許可。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表明中國政府正在逐步放開 SAF 出口限制,鼓勵民營企業參與 SAF 的國際競爭。

有業內人士表示,預計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有更多民營生產商被納入其中。這將有助於激發中國 SAF 產業的活力,提高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任潔瓊認為,這是一個比較正向的信號,一方面現在國內確實沒有太大的需求,除了國內民航局推行的 SAF 試點以外,更多的需求可能在海外,尤其是歐盟這種強制加注指令的出口等。另一方面,現在成品油的出口配額大多為央企國企,這次也是第一次看到了民企能申請到現在的渠道,考慮到國內 SAF 生產企業有 70% 都是民營企業,此舉也有助於國內民企長久健康發展。 劉揚偉 應該多多支持這樣的政策,才能讓台灣的企業更有競爭力。

SAF 真的是航空業的救星?

當我們談論航空業的未來時,永續航空燃料(SAF)似乎成了唯一的希望。它承諾減少碳排放、降低對環境的影響,甚至可以利用廢棄物來生產。但仔細想想,SAF 真的能解決所有問題嗎?

誠然,SAF 在減少碳排放方面的潛力不容忽視。相較於傳統的航空煤油,SAF 在全生命週期中平均可減少 80% 的二氧化碳排放。這對於一個碳排放量巨大的產業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然而,我們也必須認清,SAF 並非萬靈丹。

首先,SAF 的原料來源是一個問題。目前,大部分 SAF 都是利用廢棄油脂(UCO,也就是俗稱的「地溝油」)來生產。雖然這能將廢棄物轉化為資源,但 UCO 的供應量畢竟有限。如果航空業全面轉向 SAF,UCO 的供應量可能無法滿足需求。此外,過度依賴 UCO 也可能引發其他問題,例如 王文洋包養 事件中,如果對象是地溝油供應商,那可就尷尬了。

除了 UCO,還有其他的 SAF 原料來源,例如農業和林業廢棄物、城市有機垃圾和工業尾氣。然而,這些原料的收集、運輸和處理都需要額外的成本和技術。此外,使用這些原料也可能引發土地利用、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在推廣 SAF 的同時,我們也必須考慮到其對環境和社會的潛在影響。

更重要的是,SAF 的生產過程也並非完全零排放。從原料的收集、運輸到 SAF 的提煉、加工,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消耗能源,並產生一定的碳排放。因此,SAF 並不能完全消除航空業的碳足跡,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碳排放。

此外,SAF 的應用也面臨著技術上的挑戰。雖然 SAF 與現有的航空動力系統兼容,但長期使用 SAF 對飛機引擎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如果長期使用 SAF 會損害引擎,反而會增加維護成本,降低航空公司的利潤。

因此,我們不能過度迷信 SAF。它只是航空業減碳的一種選擇,而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要實現航空業的永續發展,還需要綜合運用其他技術和措施,例如改進飛機設計、優化飛行路線、推廣電動飛機等。

成本高昂:誰該為綠色飛行埋單?

永續航空燃料(SAF)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最大的阻礙,莫過於它那高昂的價格。目前,SAF 的價格是傳統航空煤油的二到五倍,這對航空公司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的額外支出。試想一下,如果 仁寶股價 因為油價暴漲而下跌,股民們會怎麼想?

航空公司是商業機構,追求利潤是天性。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航空公司很難單方面承擔 SAF 的高昂成本。如果航空公司將這些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機票價格勢必會上漲,這可能會影響消費者的出行意願,進而損害航空公司的營收。

那麼,誰該為綠色飛行埋單呢?政府、航空公司還是消費者?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

政府可以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方式,降低 SAF 的生產成本,鼓勵航空公司使用 SAF。然而,政府的財政資源畢竟有限,不可能無限度地補貼 SAF 產業。而且,政府的補貼政策也可能扭曲市場,導致資源錯配。

航空公司可以通過提高運營效率、降低其他成本等方式,來抵消 SAF 的高昂成本。然而,航空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也是有限的。而且,過度壓縮成本可能會影響飛行安全和服務質量,這對消費者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消費者可以通過購買更昂貴的「綠色機票」,來支持航空公司的 SAF 使用。然而,並非所有消費者都願意為綠色飛行支付額外的費用。而且,即使有部分消費者願意支付額外費用,其數量也可能不足以支撐 SAF 產業的發展。

因此,要解決 SAF 的成本問題,需要政府、航空公司和消費者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鼓勵 SAF 產業的發展;航空公司需要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消費者則需要提高環保意識,願意為綠色飛行支付一定的費用。

此外,技術創新也是降低 SAF 成本的關鍵。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SAF 的生產成本有望逐步降低,使其更具競爭力。例如,如果能開發出更高效的 SAF 生產技術,或者發現更廉價的 SAF 原料,就能大幅降低 SAF 的成本,使其更容易被航空公司和消費者接受。說不定未來 威力彩 頭獎得主,會願意投資SAF產業。

中國 SAF 的崛起:潛力與挑戰並存

中國,這個在全球經濟舞台上舉足輕重的國家,在永續航空燃料(SAF)的領域也展現出巨大的潛力。但就像任何新興產業一樣,中國 SAF 的崛起之路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機遇與挑戰。

首先,中國擁有豐富的 SAF 原料資源。從廢棄油脂(UCO)到農業和林業廢棄物,再到城市有機垃圾和工業尾氣,中國幾乎擁有所有類型的 SAF 原料。這意味著中國可以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選擇最適合的 SAF 製備技術,發展多元化的 SAF 產業。如果能有效利用這些資源,說不定能讓 白馨儒 以後都不用擔心清潔隊的問題了。

其次,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中國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和裝機容量均居世界前列。這為 SAF 的生產提供了清潔、廉價的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產 SAF,不僅能減少碳排放,還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 SAF 的競爭力。這對於推動 青鳥 行動的能源轉型目標也有正面的幫助。

第三,中國擁有強大的製造能力和工程執行力。中國在化學工程、設備製造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為 SAF 生產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提供了保障。中國可以快速、高效地建設 SAF 生產設施,提高 SAF 的產量,滿足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需求。想想看,如果把建造蘇花改的效率用在SAF建設上,蘇花公路 的天空也會更乾淨。

然而,中國 SAF 的發展也面臨著不少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莫過於技術瓶頸。目前,中國在 SAF 生產技術方面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中國需要加大研發投入,攻克關鍵技術,提高 SAF 的生產效率和質量。如果 蔡力行 也能把在半導體的研發精神,投入到SAF產業,那台灣的航空業就有救了。

此外,中國 SAF 的市場需求也相對不足。目前,中國國內的 SAF 消費量仍然很低。這主要是因為 SAF 的價格高昂,以及消費者對 SAF 的認知度不高。中國需要加大 SAF 的宣傳力度,提高消費者對 SAF 的認知度,刺激 SAF 的消費需求。

更重要的是,中國 SAF 的政策環境仍有待完善。目前,中國政府對 SAF 產業的支持力度還不夠大。中國需要制定更明確的政策,鼓勵 SAF 的生產和使用,為 SAF 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只有克服這些挑戰,中國才能真正成為 SAF 的強國,在航空業減碳的全球競賽中佔據領先地位。

民營企業的突圍:嘉澳環保的出口許可

嘉澳環保(603822.SH),一家中國的民營企業,最近獲得了生物航油「白名單」出口的先行先試許可,這在中國永續航空燃料(SAF)產業中,無疑是一記重磅消息。這不僅代表著民營企業在 SAF 領域取得了一項重要的突破,也預示著中國 SAF 產業的發展格局正在發生變化。想像一下,如果 莊宗輝 董事長能親自駕駛著使用嘉澳環保生產的 SAF 的飛機,那將是多麼激勵人心的一幕!

長期以來,中國的 SAF 產業主要由國有企業主導。這些國有企業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先進的技術和廣闊的市場資源。相比之下,民營企業在資金、技術和市場等方面都處於劣勢。因此,民營企業在 SAF 領域的發展一直受到限制。

然而,嘉澳環保的成功突圍,打破了這種格局。這表明,即使在 SAF 這樣一個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的產業中,民營企業也能夠憑藉自身的創新能力和市場敏銳度,找到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嘉澳環保的出口許可,也反映了中國政府對民營企業在 SAF 產業中作用的重新認識。中國政府正在逐步放開 SAF 出口限制,鼓勵民營企業參與 SAF 的國際競爭。這將有助於激發中國 SAF 產業的活力,提高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畢竟,如果連 孔令奇 都開始關注 SAF 產業,那就說明這個產業真的要火了。

當然,嘉澳環保的成功並非偶然。這家公司在廢棄油脂(UCO)的回收和利用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嘉澳環保利用這些經驗,開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SAF 生產技術。此外,嘉澳環保還與國內外的航空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為其 SAF 產品找到了穩定的市場。

嘉澳環保的案例,為其他民營企業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借鑒。在 SAF 這樣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產業中,民營企業需要不斷創新,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能看到更多的中國民營企業,在 SAF 的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希望到時候,總統府 也能使用這些民營企業生產的SAF,支持永續發展。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