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谱!五年存款不如一年?银行竟敢玩这手!》

存款利率怪象:长期存款利率低于短期,银行意欲何为?
存款利率倒挂现象蔓延
近年来,一种反常的金融现象逐渐浮出水面:银行存款利率出现“倒挂”。具体表现为,长期定期存款(例如五年期)的年利率竟然低于短期定期存款(例如三年期甚至一年期)。这种现象并非个例,而是呈现出蔓延的趋势,引发了市场和储户的广泛关注。曾经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存款期限越长,利率越高”的原则,正在被打破。
银行角度:优化负债结构,降低成本
对于银行来说,存款是其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银行为何要主动打破这一“铁律”,降低长期存款利率呢?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这背后是银行主动进行资产负债管理、优化利率风险管理的决策。通过下调存款挂牌利率,银行试图优化存款结构,降低自身的负债成本。简单来说,银行可能认为未来市场利率会进一步走低,为了避免锁定过高的长期负债成本,因此选择降低长期存款利率。
中小银行突围:特色存款与高息揽储
在大型银行纷纷降低存款利率的大背景下,一些中小银行却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它们一方面推出具有较高利率优势的“特色存款”产品,另一方面,部分银行的三年期整存整取定存利率仍然接近3%,试图在低息环境中逆势抢客。这种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也为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多家银行现利率倒挂:五年期存款不如一年期?
国有大行:三年期利率高于五年期
利率倒挂现象已不再局限于个别银行,而是从国有大型银行开始蔓延。以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为例,其手机银行APP显示,三年期整存整取的最高年利率均为1.90%,而五年期的最高年利率则降至1.55%。这意味着,同样一笔钱,存五年反而不如存三年划算。不过,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及邮储银行这四家国有大行,目前尚未出现整存整取存款利率“倒挂”现象。
股份制银行:倒挂现象更为显著
在股份制银行中,部分银行存款利率倒挂更为显著,甚至出现五年期存款产品年利率低于一年期产品的极端倒挂现象。以招商银行“灵动存”产品为例,其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利率分别为1.60%、1.70%、1.50%,而五年期利率仅为1.55%。此外,中信银行五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为1.60%,而三年期为1.90%。
城商行:五年期利率向三年期靠拢
区域性银行方面,部分城商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也在向三年期靠拢,甚至降至更低水平。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城商行三年期利率分别达2.15%和2.05%,均高于五年期利率水平,五年期利率最高分别仅为2.10%和1.85%。而江苏银行则采取三年与五年利率持平的定价策略,整存整取定存利率最高均为2.1%。
专家解读:利率下行预期是主因
通常情况下,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应该高于三年期,以补偿投资者较长时间锁定资金的风险。然而,近年以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这种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被打破。行业人士指出,这种现象背后,是市场预期未来存款利率会进一步走低。如果这一现象持续下去,银行存款利率倒挂或进一步加剧。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艾亚文认为,在预期未来市场利率将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发放高利率、长期存款,可能面临高息负债锁定风险,导致净息差收窄。
大额存单:仍保持正常期限溢价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利率倒挂现象主要集中于普通整存整取产品。大额存单市场仍保持正常期限溢价,以工商银行为例,其一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为1.49%,仍低于三年期1.90%,显示不同客群分层定价策略。
低息环境下的揽储新策略:特色存款异军突起
特色存款:更高的利率优势
在当前存款利率走低,甚至倒挂的市场环境下,特色存款产品成为了储户追逐的“新宠”。比起普通的整存整取存款,部分银行的特色存款具有更高的利率优势,成为了银行揽储的“利器”。例如,浦发银行的“安享赢”存款产品,起存金额5万元以上的一档,三年期年利率为2.15%;光大银行的“安逸存”产品,5万元起存的三年期年利率达到 2.14%。
形式多样:满足不同投资需求
特色存款产品形式丰富多样,涵盖按月付息型、靠档计息型、可转让型等多种类型,能够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社交平台上也涌现出不少有关特色存款的“攻略”热帖,网友们在评论区纷纷跟帖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用户体验:更灵活的资金安排
“我最近购买了西北地区某农商行一款特色存款产品,三年期利率达到2.4%,而且提前支取也不会损失太多利息,”投资者王女士表示,相比传统定存,这种产品更适合她这种需要灵活资金安排的人。按月付息型特色存款也受到了特定投资者群体的青睐。福建省某银行推出的一款三年期按月付息特色存款产品,年利率为 2.1%,每月固定支付利息,不过该产品仅限新用户购买。
中小银行:高息揽储,逆势抢客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存款利率整体呈下行趋势,除了特色存款产品之外,仍有部分银行的整存整取定期存款产品的利率表现突出。柳州银行、重庆富民银行、新疆汇和银行、深圳宝生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的三年期或五年期定存利率仍高于2.5%。某地方村镇银行的销售人员表示:“我们的网点覆盖范围相对较小,品牌知名度也不如大型银行,只能通过提高利率来吸引客户。而且我们服务的主要是当地的居民和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比较大,所以需要有足够的存款来支持业务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