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uthor

Arthur Hayes:逆向思維解讀加密貨幣,抓住比特幣百萬美元機遇

Arthur Hayes:逆向思維解讀加密貨幣,抓住比特幣百萬美元機遇摘要: 加密貨幣訪談:Arthur Hayes 的逆向思維與市場洞察Arthur Hayes,這位以大膽預測和獨特視角聞名的 BitMEX 聯合創始人,再次站在了加密貨幣市場的風口浪尖...
Arthur Hayes:逆向思維解讀加密貨幣,抓住比特幣百萬美元機遇

加密貨幣訪談:Arthur Hayes 的逆向思維與市場洞察

Arthur Hayes,這位以大膽預測和獨特視角聞名的 BitMEX 聯合創始人,再次站在了加密貨幣市場的風口浪尖。與傳統金融分析師不同,Hayes 似乎總能從看似混亂的市場信號中捕捉到關鍵信息,並以此做出令人咋舌的判斷。這次,他與 ether.fi 的 CEO Mike Silagadze 一同做客 The Rollup,不僅分享了他對當前市場的回調、流動性、以及比特幣前景的看法,更難得的是,他毫不掩飾地展現了他那套“反共識”的投資哲學。這不是一次簡單的行情分析,而是一場關於市場本質、政策博弈以及價值判斷的思辨之旅。準備好顛覆你的認知了嗎?讓我們一起深入 Hayes 的世界,看看他是如何用逆向思維解讀加密貨幣市場的密碼。

回調結束了嗎?超越降息預期的市場觸底反彈

對觸底的判斷:不僅僅是技術分析

Arthur Hayes 斷言,市場已在 74500 美元附近觸底,這並非單純基於技術指標的判斷,而是結合了對宏觀政治局勢的深刻理解。他認為,特朗普政府在關稅問題上的退讓,是迫於金融市場暴跌的壓力。這種將政治博弈納入考量的視角,顯然超越了傳統的技術分析框架。Hayes 似乎在暗示,市場的底部往往不是由圖表決定的,而是由政治和權力的妥協所塑造。

耶倫的策略:隱藏的量化寬鬆與市場的瘋狂

Hayes 對前財政部長耶倫的評價頗具玩味。他認為,耶倫在 2022 年底的操作,雖然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量化寬鬆,但實質上卻通過某種方式釋放了流動性,推動了股市、加密貨幣和黃金的暴漲。這種“隱藏的量化寬鬆”是否是一種創新?還是對傳統政策工具的巧妙偽裝?Hayes 並未直接評價,但他暗示,市場的瘋狂往往源於這些隱藏在幕後的政策操作。

比特幣百萬美元之路:歷史會重演?

Hayes 將當前市場的反彈,與 2022 年 FTX 崩盤後的市場復甦相提並論。他指出,當時耶倫通過降低逆回購利率釋放流動性,推動比特幣上漲了近 6 倍。他預期,類似的上漲模式將會重演,並將此視為比特幣邁向 100 萬美元的開端。這種基於歷史經驗的推演,是否過於簡單粗暴?市場環境是否已經發生變化?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波動率:市場的真正信號,特朗普的意外利好

降息迷思:別再刻舟求劍了

Hayes 直言,過度關注降息簡直是“本末倒置”。他毫不客氣地指出,市場參與者總想套用 2008-2019 年的經驗,認為量化寬鬆一出,就能穩賺不賠。這種“刻舟求劍”式的思維,顯然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市場環境。Hayes 的批判,不僅針對那些盲目追逐降息預期的投資者,更指向了整個金融市場的慣性思維。

債券回購的真相:換湯不換藥的流動性注入

Hayes 一針見血地指出,當前美國財政部實施的債券回購計劃,本質上與量化寬鬆並無二致,只是換了個“馬甲”。他認為,隨著政府赤字膨脹,數萬億美元新債將湧入市場,這意味著流動性仍在不斷注入。這種對政策本質的洞察,揭示了市場表面繁榮背後的真相:政府仍在通過各種手段維持流動性供給,以避免金融系統崩潰。

特朗普的波動率煉金術:混亂中尋找機會

Hayes 將特朗普稱為“波動率製造機”,並認為這恰恰是比特幣的利好。他指出,特朗普慣用“極限施壓-試探反應-快速轉向”的策略,這種不可預測性正是加密市場最愛的養料。Hayes 的觀點,顛覆了人們對政治風險的傳統認知:在加密貨幣市場,混亂和不確定性反而可能帶來投資機會。他甚至直言,“我們無需預判政策走向,只要波動率上升就能賺錢”。這是一種極度投機的策略,但也反映了 Hayes 對市場本質的深刻理解:在高槓桿金融體系中,波動率才是真正的“國王”。

黃金與比特幣:殊途同歸的避險資產?

同一個現象,不同的群體

Hayes 拋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觀點:黃金和比特幣是同一現象的不同表達,只是購买它們的群體不同。這種觀點挑戰了我們對資產類別的固有認知,暗示著黃金和比特幣可能並非完全獨立的資產,而是反映了市場對同一種風險的不同反應。

逃離法定貨幣系統:共同的恐懼與選擇

Hayes 認為,持有黃金是因為央行會买黃金,持有比特幣是因為全球零售人群會买比特幣。但歸根結底,他們想逃避的是同一個東西 —— 過高的通脹,以及戰後法定金融系統可能的崩潰。這種將黃金和比特幣置於同一框架下分析的視角,突顯了它們作為避險資產的共同屬性:對法定貨幣體系的不信任,以及對未來經濟不確定性的擔憂。Hayes 的觀點,或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黃金和比特幣在投資組合中的角色:它們都是對沖系統性風險的工具,只是服務於不同的投資者群體。

債務再融資:流動性幻覺與金融工程的遊戲

基差交易的秘密:高槓桿下的套利遊戲

Hayes 將“基差交易”的運作機制攤開在陽光下:對衝基金通過現貨債券與期貨合約的價差,疊加高槓桿進行套利。這種看似無風險的交易,實則隱藏著巨大的風險。一旦市場出現劇烈波動,高槓桿可能會迅速放大虧損,導致整個系統崩潰。Hayes 揭示的,是金融市場中普遍存在的“高槓桿陷阱”。

財政部的把戲:維持債務循環的精妙設計

Hayes 指出,財政部放寬銀行資本金要求,使這些基金能以更高槓桿參與國債拍賣。他認為,雖然財政部回購計劃本身不創造流動性,但通過維系國債市場運轉,使財政部得以持續增發債券。這種機制,本質上是通過金融工程維持流動性供給。Hayes 的分析,揭示了政府維持債務循環的精妙設計:通過放寬監管、鼓勵槓桿,確保國債能夠順利發行,避免債務危機。

赤字飆升的真相:誰在為流動性買單?

Hayes 強調,在赤字率飆升 22% 的背景下(2024 財年前六個月較上年同期),這種機制本質上是通過金融工程維持流動性供給。但問題是,這種人為維持的流動性,終究需要有人買單。誰是最終的買單者?是那些被通脹侵蝕購買力的普通民眾?還是那些在高槓桿遊戲中豪賭的金融機構?Hayes 並未給出明確答案,但他暗示,這種寅吃卯糧的模式,終將難以為繼。

超越比特幣:尋找被低估的價值標的

巴菲特的智慧:價格與價值的辯證關係

Arthur Hayes 引用了巴菲特的名言:“價格是你付出的,價值是你得到的。” 這句話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投資哲學。在加密貨幣市場,價格的波動往往受到情緒和炒作的影響,而真正的價值卻常常被忽視。Hayes 提醒我們,投資的關鍵不在於追逐熱點,而在於尋找那些被市場低估的價值標的。

Ether.fi 的案例:願景與現實的距離

Hayes 以 ether.fi 為例,闡述了他對價值投資的理解。他指出,即使 Mike Silagadze 描繪的願景能夠實現,如果以過高的價格买入 ether.fi,也難以跑贏比特幣。這種觀點,體現了 Hayes 對估值的極度重視。他認為,任何資產的投資回報,都取決於買入價格和未來增長潛力的平衡。過高的期望,往往會導致令人失望的結果。

山寨幣的爆發:時機與基本面的雙重考量

Hayes 認為,任何資產都可能超越比特幣,但取決於兩個變量:买入價格區間,以及持有期間收入增長曲線。他強調,有很多未被充分定價的現金流代幣,當“山寨季”或“基本面季”來臨時(即比特幣統治率見頂階段),確實存在爆發潛力。這種觀點,揭示了山寨幣投資的邏輯:在合適的時機,买入那些具有良好基本面和增長潛力的項目,才能獲得超額回報。

比特幣市佔率:遠未見頂的王者之路

機構的覺醒:打破美國例外主義的迷夢

Hayes 認為,機構投資者和家族辦公室正在經歷一場“認知覺醒”。他指出,特朗普打破了“美國例外主義”的幻象,暴露出這個帝國優先照顧基本盤選民而非資本安全的本質。這種觀點,挑戰了人們對美國的傳統認知:美國不再是全球資本的避風港,而是面臨著政治和經濟不確定性的風險。Hayes 似乎在暗示,全球資本正在尋找新的安全港,而比特幣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資金的遷移:從傳統資產到另類選擇

Hayes 預期,這批資金會開始理解比特幣的存在意義,他們會增持黃金、減持納斯達克和美債,轉而配置與現行體系脫鉤的資產。這種觀點,預示著全球資產配置的重大轉變:資金正在從傳統資產流向另類選擇,以對沖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Hayes 似乎在暗示,比特幣正在成為機構投資者配置組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比特幣優先:富豪們的保守入場策略

Hayes 強調,這種遷移首先會集中在比特幣而非其他代幣上 —— 富豪們不會一上來就买山寨幣。這種觀點,揭示了機構投資者入場的策略:先配置風險較低的比特幣,再逐步探索其他加密資產。Hayes 似乎在暗示,比特幣將會是機構資金進入加密貨幣市場的敲門磚,而山寨幣的爆發,可能需要等待機構投資者對市場更加熟悉之後。

Maelstrom 的併購策略:現金流至上的價值投資

靈活的資本:我的錢,我說了算

Arthur Hayes 透露,他的基金 Maelstrom 正在運作一個小型併購基金。 他強調,在資本部署上有很大的靈活性,因為都是他自己的錢,沒有投資備忘錄(PPM)限制。 這種“我的錢,我說了算”的態度,體現了 Hayes 作為獨立投資人的優勢:他可以不受傳統投資框架的束縛,自由地進行投資決策。

被誤解的加密業務:高現金流的隱藏寶藏

Hayes 指出,有一些現金流很好的加密業務,因為某些原因被傳統投資者誤解了。 他認為,這些業務可能不完全是區塊鏈業務,而是服務提供商,傳統私募市場投資者不太喜歡,因為它們不是 Coinbase 那種高增長潛力的公司。 這種觀點,揭示了 Hayes 的價值投資策略:尋找那些被市場忽視,但具有穩定現金流的業務。

加密原生機構的優勢:提供獨特服務

Hayes 認為,如果假設這個領域會增長,我們需要某些只有加密原生機構才能提供的服務。 這種觀點,體現了他對加密貨幣市場的信心:隨著市場的發展,將會湧現出更多需要加密原生機構提供的獨特服務。 Hayes 的併購策略,或許正是為了抓住這些潛在的機會,建立一個完善的加密服務生態系統。

Arthur Hayes 的選幣哲學:真金白銀與利潤共享

用戶付費:驗證價值的唯一標準

Arthur Hayes 強調,他要找的是那些用戶真金白銀付費使用的協議或業務 —— 不是靠代幣激勵,而是用戶自掏穩定幣或其他加密貨幣來購买服務。這種“用戶付費”的原則,是 Hayes 篩選資產的核心標準。他認為,只有當用戶願意為產品或服務付費時,才能證明其真正的價值。這種觀點,挑戰了那些依靠代幣激勵吸引用戶的項目:如果沒有真金白銀的支持,再多的用戶也只是虛假的繁榮。

Hyperliquid 的啟示:簡單直接的商業模式

Hayes 以 Hyperliquid 為例,認為它是個典範, 18 個月內從零做到佔永續合約市場 10-20% 份額。 他讚賞 Hyperliquid 構建了極其高效的訂單簿系統,用戶支付的手續費直接用於代幣回購,認為這種簡單直接的商業模式才說得通。 這種觀點,體現了 Hayes 對商業模式的偏好:簡單、透明、且能為代幣持有者帶來實際利益。 他似乎在暗示,那些商業模式複雜、難以理解的項目,往往難以長期生存。

代幣持有者的權益:社區共享的必要性

Hayes 尖銳地指出,現在很多賺得盆滿鉢滿的項目(比如某些頂級 DEX),代幣持有者卻分不到一杯羹。他認為,如果項目方靠發幣融資起家,協議成功後卻不讓社區共享收益,那簡直是在耍流氓。這種觀點,表達了 Hayes 對代幣持有者權益的強烈關注:他認為,項目方有義務將利潤分配給社區,無論是通過回購、分紅還是其他形式。這種“社區共享”的理念,挑戰了那些只顧自身利益,忽視代幣持有者的項目方:如果沒有社區的支持,再成功的項目也難以持續發展。

Uniswap 的反思:協議賺錢,持有者遭殃?

Hayes 以 Uniswap 為例,毫不客氣地批評道:協議賺得再多,持有 UNI 也沒用,這就是為什么我根本不關注它的價格。 這種觀點,體現了 Hayes 對 UNI 代幣經濟模型的質疑:即使協議本身非常成功,如果代幣持有者無法從中獲益,那麼代幣就毫無價值。 他似乎在暗示, Uniswap 需要重新設計其代幣經濟模型,以更好地回饋社區。

我的投資標准:用戶、利潤與估值

Hayes 強調,他投資代幣的核心標准很明確:第一要有真實付費用戶,第二要建立明確的利潤分配機制 —— 無論是通過回購、分紅還是其他形式。 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計算預期 APY,進行現金流折現分析,判斷當前估值是否合理。 這種觀點,體現了 Hayes 嚴謹的投資邏輯:他只投資那些具有真實價值、能為代幣持有者帶來實際回報的項目。 他似乎在暗示,在加密貨幣市場,價值投資才是王道。

非理性拋售的機會:黃金坑裡撿寶貝

Hayes 透露,過去一個半月他一直在耐心布局這類項目,因為市場非理性拋售創造了絕佳买點 —— 僅僅因為”不是比特幣”就被過度拋售,反而讓那些現金流強勁的協議出現了黃金坑。 這種觀點,體現了 Hayes 的逆向思維:在市場恐慌時,尋找被低估的價值標的。 他似乎在暗示,在加密貨幣市場,耐心和逆向思維是成功的關鍵。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