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uthor

Solana重大升级:Alpenglow计划革新共识机制,挑战以太坊地位

author 前天 17 抢沙发
Solana重大升级:Alpenglow计划革新共识机制,挑战以太坊地位摘要: 2025 年 5 月 20 日,Anza,這家由 Solana Labs 的核心人物們所創立的公司,丟出了一個震撼彈——Alpenglow 計劃。這可不是小打小鬧,而是號稱 Sol...
Solana重大升级:Alpenglow计划革新共识机制,挑战以太坊地位

2025 年 5 月 20 日,Anza,這家由 Solana Labs 的核心人物們所創立的公司,丟出了一個震撼彈——Alpenglow 計劃。這可不是小打小鬧,而是號稱 Solana 核心協議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變革」。說白了,就是要用 Votor 和 Rotor 這兩個新組件,徹底取代現在的 TowerBFT 共識機制和歷史證明時間戳系統。他們的野心可不小,目標是讓 Solana 變成一個更快、更穩定的 Layer-1 區塊鏈,直接叫板互聯網基礎設施。

Solana 的核心升級:Votor 共識與 Rotor 傳播

這次 Solana 變革,最關鍵的就是 Votor 共識機制的革新和 Rotor 區塊傳播優化。Votor 要取代原本的 TowerBFT,不再搞那些複雜的彎彎繞繞,直接用更高效的通信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大家一起投票,誰贊成、誰反對,一目瞭然。而且,Votor 還採用並行投票機制,讓區塊確認的速度更快。如果 80% 的質押節點都同意了,區塊馬上就能確認;就算只有 60% 的節點同意,最多也就等兩輪。這種設計,直接把區塊處理時間縮短到了 100-150 毫秒,交易速度簡直是坐了火箭。

Rotor 也不甘示弱,它要優化 Turbine 系統,讓區塊傳播的效率更高。Rotor 的做法是,搞一個單層中繼節點,然後根據質押的多少來優化帶寬。誰質押的多,誰就能更快地傳播區塊。不僅如此,Rotor 還用上了糾刪碼技術,確保區塊數據能夠快速分發,就算只有一部分數據片段,也能把整個區塊重構出來。這就好比,就算你的拼圖少了一兩塊,也能大概猜出拼圖的全貌。有了 Rotor,Solana 網絡的性能和穩定性自然更上一層樓。

共識機制,這玩意兒可以說是區塊鏈的心臟,直接決定了整個網絡的安全、效率和去中心化程度。所以,改變共識機制,絕對是區塊鏈發展史上的一個大事件,簡直就是一個新的裡程碑。Solana 現在用的 TowerBFT 共識機制,雖然速度很快,但隨著網絡越來越大,交易量越來越多,也開始出現擁堵和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這就像一條高速公路,剛開始車很少,大家都能飆車,但車越來越多,就開始堵車了,效率自然就下降了。

Anza 搞的這個 Alpenglow 計劃,就是要通過 Votor 和 Rotor 這兩個新組件,徹底改造 Solana 的共識機制,解決現在的痛點,讓 Solana 的潛力徹底爆發出來。Anza 核心團隊的 Quentin Kniep、Kobi Sliwinski 和 Roger Wattenhofer 在白皮書裡就放話了:「Alpenglow 的發布將會是 Solana 的轉折點,它不僅僅是一個新的共識協議,更是 Solana 向互聯網基礎設施級別競爭力邁出的關鍵一步。」說白了,就是要讓 Solana 變得像互聯網一樣穩定、可靠,能夠支持各種各樣的應用。

Alpenglow 的深遠影響:挑戰以太坊,重塑區塊鏈地位

這次變革的規模和影響,完全可以和以太坊當年從 PoW (工作量證明) 轉到 PoS (權益證明) 的歷史性過渡相提並論。Alpenglow 不僅優化了區塊的提議和驗證流程,降低了交易延遲,還通過重新設計經濟激勵機制,提高了網絡的去中心化程度和抗攻擊能力。這意味著,Solana 不僅更快,而且更安全、更可靠。就像給高速公路重新鋪了一層更堅固的路面,讓車跑得更快更穩。

更重要的是,Alpenglow 為 Solana 打開了新的可能性。它能支持更高的交易吞吐量、更低的費用,以及更廣泛的應用場景,從 DeFi (去中心化金融) 到 Web3 應用的全面爆發。這就像高速公路連接了更多的城市,讓更多的人可以通過這條路來進行貿易和交流。這次變革的成功與否,將直接決定 Solana 能不能在和以太坊的競爭中佔據上風,甚至挑戰傳統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地位。正如 Anza 所期望的,Alpenglow 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升級,而是要讓 Solana 成為支撐下一代互聯網的基石,重新定義區塊鏈在全球數字經濟中的角色。如果這一切真的實現了,那 Solana 絕對會成為區塊鏈世界裡的一顆耀眼明星,甚至會像 主權基金 一樣,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

Anza 的故事,要從 Solana Labs 的核心圈子說起。Solana Labs,作為 Solana 區塊鏈的原始開發者,專注於底層設計和生態的早期擴張。但隨著 Solana 網絡的快速增長,交易量激增,網絡擁堵問題也隨之而來,生態系統需要一個更靈活、更專注的團隊來應對這些技術挑戰,並加速創新。這就像一個大家庭,Solana Labs 負責打地基、蓋房子,但房子越來越大,就需要一個專門的裝修隊來負責細節的裝修和維護。

Anza 就是這個「裝修隊」。它的成立,就是要打造一個以 Solana 為中心的下一代開發商店,專注於核心工程、驗證器客戶端優化,以及 Solana 虛擬機(SVM)的廣泛應用,從而在不分散 Solana Labs 核心資源的情況下,推動 Solana 生態的長期發展和競爭力提升。這就好比把一個部門獨立出來,讓他們可以更專注、更高效地完成任務。

Anza 的核心團隊:技術實力與創新基因

Anza 的團隊,簡直就是區塊鏈領域的夢幻組合。核心成員包括 Quentin Kniep、Kobi Sliwinski 和 Roger Wattenhofer。Quentin Kniep,是一位在分布式系統和高性能計算領域深耕多年的老將,曾在 Solana Labs 領導核心協議優化工作。他擅長把複雜的技術變成實際的解決方案,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工匠,能把設計圖變成精美的工藝品。Kobi Sliwinski,則以在共識機制和網絡架構設計方面的專長聞名,他在 Solana 生態早期就為 TowerBFT 的開發貢獻了關鍵代碼。他就像一個建築師,負責設計建築的結構和框架。而 Roger Wattenhofer,作為一位在學術界和區塊鏈行業都很有影響力的研究者,他在分布式計算和密碼學領域的豐富經驗,為 Anza 的技術創新提供了理論支持。他就像一位學者,為團隊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持。這支團隊的組合,融合了工程、研究和產品化的多重優勢,讓 Anza 成為 Solana 生態的技術先鋒。

Agave 客戶端:提升 Solana 網路穩定性的重要一步

其實在 Alpenglow 之前,Anza 在去年就已經動作頻頻。2024 年 1 月 30 日,Anza 宣布開發 Agave 驗證器客戶端。這是一個從 Solana Labs 驗證器客戶端分叉出來的項目,旨在最大限度延長網絡正常運行時間,並為其他客戶端的啟動鋪平道路。這就好比為高速公路提供備用車道,一旦主車道出現問題,備用車道可以立即啟用,確保交通暢通。面對 Solana 網絡在快速增長中遇到的擁堵問題,Anza 在 2024 年 4 月發布了補丁版本 V1.17.31,並計劃在後續的 V1.18 版本中持續優化。他們與核心貢獻者通力合作,針對 QUIC 協議和 Agave 客戶端在高負載下的瓶頸問題持續開發修復方案。這種不斷優化和修復的做法,就像醫生為病人做手術,不斷排除病灶,確保病人身體健康。說到這個,不知道 蘇花公路 的改善有沒有參考類似的模式?

Anza 的吸引力,不僅在於技術創新,還在於其匯聚頂尖人才的磁場效應。2024 年 12 月,區塊鏈領域備受矚目的以太坊研究員 Max Resnick 跳槽至 Anza。這消息一出,簡直就像 新聞 頭條一樣,引起了整個區塊鏈圈子的關注。Resnick 之所以出名,是因為他對以太坊擴展路線圖的「銳評」。他認為以太坊過於依賴 Layer-2 解決方案,應該專注於基礎層的優化。這就好比,房子地基不牢,卻想著在上面蓋高樓大廈,早晚要出問題。

在 Solana 聯合創始人 Anatoly 的鼓勵下,Resnick 經歷了三個月的抉擇,最終選擇加入 Anza。他的到來被 Solana 社區視為一次「重大勝利」,甚至連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Joseph Lubin 也表示歡迎,認為這將促進兩大生態的思想碰撞。這就好比兩個武林高手,從不同的門派走到了一起,互相切磋,共同進步。

相關閱讀:《 核心圈研究員談 ETH:是時候重新設計以太坊的路線圖了|深度訪談 》

Max Resnick 的「登月計劃」:多領導者機制能否提升 Solana 效率?

在 Anza,Resnick 的目標很明確。他在加入後的前 100 天,專注於優化 Solana 的費用市場和共識機制,同時深入研究協議核心運作。他提出了一項「登月計劃」——引入「多領導者」機制,打破當前 Solana 和以太坊單一領導者提議區塊的模式。這就好比,一個公司不再由一個 CEO 獨攬大權,而是由多個領導者共同負責,互相監督,提高效率。

在 Resnick 看來,單一領導者擁有過多經濟權力,導致協議效率低下,而多領導者競爭機制將降低經濟價值的提取,顯著提升網絡效率。這就好比,如果只有一個人負責收費,他很可能會亂收費,但如果有多個人競爭收費,價格自然就會降下來。他坦言,Solana 的文化更開放,敢於接納非傳統想法,而以太坊則常因「政治阻力」而裹足不前。Resnick 甚至直言不諱:「以太坊的文化深受核心開發者影響,想做事的人不得不調整自己的想法以保住政治資本。」這種文化差異促使他選擇 Solana,認為這裡更適合實現他的技術願景。這就好比一個有才華的藝術家,在一個更自由、更寬容的環境裡,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也許這也解釋了為什麼 苗博雅 這樣的人,在相對自由的環境下更能發光發熱。

當然,我個人覺得 Resnick 的觀點可能有點過於主觀,畢竟每個生態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但他的加入,確實給 Solana 帶來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至於他的「登月計劃」能否成功,還有待時間的驗證。但至少,他敢於挑戰現狀,敢於提出新的想法,這種精神就值得我們敬佩。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