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uthor

互联网保险中介末日?手回科技三闯IPO,上市不成恐血本无归!

互联网保险中介末日?手回科技三闯IPO,上市不成恐血本无归!摘要: 手回科技三度冲刺港交所:互联网保险中介的困局与自救3月7日,手回科技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试图敲开上市大门。这家自称是中国人身险中介服务提供商的企业,以在线保险服务解决方案为...

手回科技三度冲刺港交所:互联网保险中介的困局与自救

3月7日,手回科技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试图敲开上市大门。这家自称是中国人身险中介服务提供商的企业,以在线保险服务解决方案为卖点,希望能在资本市场分一杯羹。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手回科技在2023年中国人身险中介市场总保费中排名第八,市场份额为2.9%。如果只看长期人身险,它能排到第二,占据7.3%的市场份额,但距离排名第一的主要参与者(45.5%)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数据光鲜背后:不稳定的增长与持续亏损

招股书里的数据看着还不错,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手回科技的增长并不稳定,甚至出现了亏损。2022年到2024年,其收入分别为8.06亿元、16.23亿元和13.87亿元,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更糟糕的是,年内利润分别为1.31亿元、-3.56亿元和-1.36亿元,亏损逐年加剧。

手回科技将亏损归咎于公司估值变动,以及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账面值变动。这种说法虽然在财务上可以解释,但无法掩盖其盈利能力不足的窘境。一家企业如果长期依赖外部融资,并且无法实现自身盈利,其发展前景必然会受到质疑。更何况,招股书中还提到,投资者享有若干特别权利,包括撤资权。如果手回科技未能如期上市,投资者可能要求回购股份,这无疑会给公司的资金链带来更大的压力。

渠道依赖与监管风险:互联网保险中介的命门

手回科技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依赖多个平台(小雨伞、咔嚓保、牛保100)进行分销,说白了就是赚取保险公司的佣金。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对渠道的依赖性过强,容易受到渠道方的影响。例如,2024年,手回科技新单投保保单件数大幅下降,公司解释说是减少了小额保费保单和促销保单,以控制成本。但这种做法,无疑会影响其市场份额和未来的增长潜力。

更值得警惕的是,监管政策的变化。2021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对线上互联网人身险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接影响了包括手回科技在内的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的产品供应、销售策略和佣金率。而2024年1月发布的《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银行代理渠道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虽然目前尚未直接针对保险中介,但已经引发了保险公司下调中介佣金率的连锁反应。

手回科技在招股书中也坦言,中国保险中介行业的监管框架不断演变,有关变动可能会导致合规成本增加或阻碍业务扩张。这意味着,政策的不确定性,将成为悬在手回科技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去中介化”趋势:传统保险公司的反击

除了监管风险,手回科技还面临着来自传统保险公司的竞争压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越来越多的传统保险公司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线上平台,直接向保险客户销售互联网保险产品。这种“去中介化”的趋势,无疑会削弱手回科技作为中介机构的角色,并减少对它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这种趋势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保险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传统保险公司拥有强大的品牌优势、客户资源和线下服务能力,它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建平台,绕过中介机构,直接触达消费者。这种做法,不仅可以降低销售成本,还可以更好地掌控客户数据和产品定价权。

突围之路:创新还是回归?

面对重重困境,手回科技并非没有尝试自救。招股书显示,公司计划将上市募资用于加强和优化销售及营销网络、提升研发能力和改进技术基础设施,以及进行选定的兼并、收购及战略投资。这些举措,无疑是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和多元化发展,摆脱对传统渠道和产品的依赖。

然而,这些计划能否真正落地,并取得实效,仍然是一个未知数。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保险市场,手回科技需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是继续深耕线上渠道,还是回归线下,加强与传统保险公司的合作,抑或是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这将是手回科技未来发展的关键。

手回科技能否成功“闯关”港交所,并最终实现盈利,我们拭目以待。但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保险中介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只有那些能够真正适应市场变化、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